【2016艺象声音现场艺术节】声音艺术家介绍 ABOUT ARTISTS

深圳,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同时也是各种变化与刷新率极高的地方,不少新兴艺术都发生在此地,特别是在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时代,这座城市将一直扮演着国际化艺术前沿的角色。

此次首届艺象声音艺术节,重点突出在艺术现场的实验性与即兴性,都是体现在艺术家们经验的现时表现力与感染力上,艺术区特别邀请了国内外八位声音艺术家的参与,著名的珊寇Sainkho(图瓦/奥地利)、著名的“美妍 & 朴” Miyeon & Park(韩国双人组)、著名的实验声音艺术家奥拉夫·豪赫兹Olaf Hochherz(德国)、世界实验声音圈最活跃的声音艺术家李劲松Dickson Dee(香港)、著名聲音藝術家陳伯達以及两位深圳本土的声音艺术家沈丕基、陆正Zen lu。在两天的艺术节中,既有各位艺术家独立的表演又有各种的即兴互动,以及24号晚19:30开始的集体,23号下午16:00,还将有一场别开生面的“Sainkho Namchylak Food Art”珊寇唱作展。

除了音乐人声音实验、音乐演出外,艺术节增加行为艺术与声音艺术的实验性互动,在第十届“谷雨行动”行为艺术节举办的同时,两个艺术节同时同地发生,几十位国际性艺术家尝试艺术互动的另一种可能性,这将是为其两天精彩的艺术现场出现,为深圳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次充满现场感的艺术盛宴。

美妍 & 朴 ” Miyeon & Park” (韩国)


由钢琴手美妍和打击乐器演奏者朴在千组成的双人“美妍 & 朴”, 在数年期间成为代表韩国以及亚洲的最高的即兴音乐演奏组合。他们的融合了自由爵士乐、国乐、现代古典、摇滚乐核心的音乐在过去10多年期间通过许多表演成功地表现了21世纪型即兴音乐的全新代案。这在美国的爵士乐与亚洲的独特而深沉, 以及非常直观的精神世界结合而成的令人惊叹的崭新形态的艺术。

“美妍 & 朴”的演奏具有可以用构成即兴的语法来形容的最高水准的音乐性。以明了的旋律和接近为基础的他们的音乐展现了与众不同的独创主题, 通过令人惊叹的演奏力和丰富的表现力促使其高效地发展。

“美妍 & 朴”DUO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将韩国音乐的传统融入他们的作品中。这并非单纯地意味着将爵士乐和韩国音乐混合在一起。虽然“美妍&朴”DUO既不是爵士乐, 也不是国乐, 但是兼具两者之美德的全新风格的音乐。

“Sainkho Namchylak FoodArt” 珊寇唱作展

(图瓦/奥地利)


Sainkho Namchylak,中国铁杆都叫她“珊寇”,作为全球顶尖的声音艺术家,在声音艺术领域里是很多人膜拜的偶像,而且是神仙级的,大家并不陌生。

生于图瓦共和国,祖先是游牧民族,自小学习歌唱,曾组过民谣摇滚乐团。长大后远赴莫斯科学习声乐,除学习图瓦传统的双声唱法,也包括喇嘛与萨满巫教的传统声乐技巧。从 1989年起,Sainkho开始跨足欧洲前卫即兴乐界,学习更多元化的发声技巧,并致力挖掘双声唱法与其他音乐风格融合的可能性。

这次展览是Sainkho在环保健康的题材上,进行的朴素尝试,所有的画作均以100%的食材原料作为绘画的笔墨,作品将在4月23日展出,大家可以看到Sainkho的画作就像Sainkho的声音表达一样信马由缰,一发不可收。每幅作品都能感受到Sainkho饱满的创造力和古老的神秘感,所有这些,都让你觉得很先锋,很实验,很情景。

此外, “Sainkho with her friends”即兴声音演出,是Sainkho “Food Art唱作展”的一部分。届时,Sainkho和她的朋友香港著名声音艺术家李劲松,将为现场观众一起带来全球顶尖的真正发烧的声音体验。Sainkho 出神入化的演唱技巧让人惊艳,结合图瓦传统双声唱法、喇嘛与萨满巫教的传统声乐与当代发声技巧,时而像歌剧男高音般清亮,时而像鸟鸣、孩童撒娇、深沉的低吟,人们不免拿她跟Bjork、Zap Mama、Patti Smith、Nina Hagen或者Maja Ratkje相提并论。

2002年由德国女导演Erika von Moeller执导的纪录片《Sainkho》正式面世,让世人对Sainkho的生活有更深层的了解,同年Sainkho更获家乡图瓦颁发“二十世纪图瓦最具创意成就奖”。

归根到底,奠定Sainkho在当今乐坛的特殊地位以及赋予她的音乐跨乐种、跨文化吸引力的,却是她一直坚持的实验精神。从她每张专辑都试图破格,把别具一格的演唱结合西方前卫爵士、即兴音乐、各地传统乐以致电子乐,加上诗化歌词,Sainkho成功塑造出一种特别强调声音技巧表现、而兼具许多不同国家传统的世界音乐。著名音乐杂志《The Wire》这样形容Sainkho的音乐:运用打击效果的喘息、啧舌声与高音域尖叫作为表情,在流行与传统音乐之外独树一帜,立足于完全不同的境界:一个纯人类、受此纪律驱动而超凡的境界。

奧拉夫 · 豪赫兹 Olaf Hochherz(柏林)

声音艺术家暨实验音乐演奏家,除了以自制电子器材即兴创作和电脑程序作曲的演出,他也致力于发展自己搭建声音结构的创作。借由声音作品探讨环境和器材的关系、或抽象声音与其联系之关系,或电子声音与其他种类声音的关系。过去于不同的艺术节场合发表其电子作曲的作品,而装置表演作品持续于欧洲及亚洲各国巡回演出。

他对不稳定的系统有高度兴趣,并致力于开发相关领域,而非只是足以掌握机械的能力。而此相关领域能让他融合音乐及其他声音经验。对他而言,声音有自己的生命,而他则尽力保持其活力。

李劲松 Dickosn Dee  (中國香港)

李劲松是世界实验音乐圈最活跃的香港人,从事音乐事业已超过25年。创办“亚洲传声”,这间在华人地区独立音乐场景中最重要的唱片公司作为起点,李劲松在20多年的时间里,参与和从事过包括独立音乐的唱片发行和代理、音乐创作、出版、版权代理、媒体宣传、演出组织等工作。

1996年,李劲松首张个人专辑《PAST》在JohnZorn的Tzadik唱片公司出版。从此他便踏上音乐创作的道路。他的音乐风格多样,从Avant Garde到具象、新古典到工业噪音、跳舞音乐或电声民族爵士皆广泛涉猎。李劲松拥有多个创作代号并与不同的音乐家组成乐队或组合。例如DJ Dee用以创作实验电子,Li ChinSung则专注具象和Avant Garde,PNF则是专为创作工业噪音而设,KhoomiSound Machine,则是他开始电声民族爵士的尝试的又一新的代号,在这队融合了蒙古长调、自由爵士和实验电子的乐团里,李劲松负责电子原音、采样、唱盘等声响的设计。

多年来,与李劲松合作过的音乐家或艺术家,足够写成一幅当代音乐场景的地图。

除了亚洲传声,李劲松新开设了一个厂牌DicksoniaAudio,专注于自己创作作品的出版和发行。这也有助于他拓展个人在创作上的自由度。频繁出席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节或演出的李劲松,也在一些艺术学院和大学举行讲座,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分享他在创作或音乐工作的经验,希望让听众能拓宽思维去接受和看待艺术和音乐。

李劲松也参与包括中国独立电影和现代舞的配乐创作,他的配乐作品包括导演朱文的《小东西》、《火星纪事乐队》,《三元里》, 著名编舞家桑吉加的《Pa I Ethos》、《Pathos》、 《NotHere/Not Ever》、《重置》、《那一年,这一天》、《前定的暗色》、《无以名状》、编舞家刘琦的《临池》、《The CityRace》、《临池舞墨》,编舞家侯莹的《Burning》,《Tang andSong》,和參加了一些重要艺朮或音乐节如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和佛罗伦萨FabbricaEuroppa艺术节(2008,2014,2015),德国科隆三年音乐节,日本横浜三年展和北九洲双年展,瑞典Clandestino音乐节,香港新視野艺术节(2006,2010),波兰MovingCloser 艺术节,韩国现代和民俗艺术节,台北城市艺术节,广州电影节,星加坡華艺艺术节,深圳建築双年展(2006,2008,2010),上海国际艺术节(2013,2015),城市游牧艺术节在乌兰巴托,城市游牧艺术节在柏林,哥斯达黎加国际艺术节,香港國際詩歌之夜,香港艺术节等等。

陳柏達 Wilmer Chan(中國香港)

演奏低音大提琴的理念背弃传统支援乐队节奏与和声的岗位,转移集中于探索乐器特异的音质,奏出融合于环境氛围的声音。

2012年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劳轮斯大学读取作曲系学士,现活跃于即兴音乐创作。除了近年来参与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数码艺术项目<拾年>,多媒体剧场<1984>、<掌心的鱼>的创作和演出外,比较重要的经验分别是和乐手OlafHochherz、 Nelson Hiu、丰住芳三郎 ;作曲家 MartijnTellinga 和 The Deep Listening Band 的合作。

陸正 Zen Lu (深圳)

陆正,电子音乐家、声音艺术家、We Play! Records及Neo Sound(离骚)新艺术团体和艺术活动创办人,中国和波兰跨国音乐交流项目”ChoP”发起人之一,N2新媒体艺术小组成员,生活、工作于深圳。

2007年初主持创立深圳独立音乐厂牌We Play! Records,组织策划演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演出和交流。陆正也为戏剧及电影创作配乐,他的数字声音和音乐倾向于绵密、细致和简约的风格。

曾参加香港SAND Festival(2006)、香港新视野艺术节(2006)、瑞典ClandestinoFestival(2007)、波兰Moving Closer International New Media Festival(2007)以及ChineseSound Art in Poland(2007)、大声展(2007) 、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05、2007)、多伦多SoundReach(2009)、香港建筑是艺术节(2009)、华沙电子音乐节(2010)、ChoP ontour in Poland(2010)、上海世博会德国馆”都市未来之声”(2010)、第八届上海双年展(2010)、ChoP Tourin Europe(2011)、ChoP中国巡演(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2012)、德-中爵士即兴音乐节(2012,2013)、ChoP音乐节(2012, 2013)、CO-SOUND 艺术节 (2013)、ChoP+Moss 欧洲联合巡演(2013)、声闻系列(2014)、re:source音乐节(2014)、Polyphonia音乐节(2014)、BOK戏剧艺术节(2015)。

沈丕基  Shen Piji (深圳)

独立艺术家 声音艺术家

1971年出生于福建闽南书画之乡诏安的书香门第,自幼承习中国传统书画与民间音乐。1985年开始学习吉他,1988年进入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主修现代漆画,1993年工作生活于深圳,成为深圳九十年代至今先锋音乐和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1997年组建地下摇滚乐队“向日葵乐队”任主唱与主音吉他,活跃于当时中国的地下摇滚界与朋克音乐领域,曾为国内各知名娱乐场所空间设计师,后又转入对纯粹声音实验以至先锋视觉艺术的创作与实践。古琴广陵派第十三代传人,并对传统古琴的传承与当代古琴实验性做出了一定尝试,深圳梧桐琴社创始人。


沈丕基作品涉及装置、影像、行为、绘画、音乐、声音、诗歌等形式,个人深受西方思潮影响并与东方禅宗精神相融合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系统,长期坚持以即兴方式将声音、视觉与行动的交互为介质切入对当代艺术的表现。创作动机与个人生活联系紧密,跨界性作品多呈现为对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的关注与感受,并对自然万物的思考领悟做出了一定艺术再现,同时策划了各类国际性新媒体艺术展,也是国内行为艺术与声音艺术的重要推动者。主张倡导魏晋时期自由精神观念,传达出东方艺术思想理念国际化的重要性,结合新媒体艺术语境做出开创性的思考与呈现。

现场演出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年曾和日本废墟乐队、空中飞鱼乐队、美国硬HIMSA,以及国内多次全国巡演,也和国内及香港各大朋克乐队一起如盘古乐队、生命之饼乐队、荔枝王乐队等一起同台。2000年之后偏向于实验声音的现场,把声音与装置、行为等方式作品如:《生活·压力》声音实验系列,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05、2007)、“独闲·散拍”个人实验音乐会(2010)、CHOP音乐节(2012,2013)、德-中爵士即兴音乐节(2015)、香港诗歌艺术节(2015),以及近年来的一些艺术展的实验声音表演开幕式等。

via: 艺象iDTOWN

ChoP音乐节2013

ChoPposter

*本项目由波兰共和国文化和民族遗产部资助。
www.chop-project.com

ChoP Project是由中国电子音乐家Zen Lu和波兰电子音乐家Grzegorz Bojanek于2006年共同发起而ChoP音乐节则是ChoP音乐项目的延伸。自2011年开始,ChoP项目受到波兰文化与民族遗产部资助,2012年在深圳和香港成功举办ChoP音乐节。
2013年11月10日至16日,我们再次举办ChoP音乐节,将在深圳地区6个场地举行3场讲座和3场专场演出,这是ChoP项目成立7年以来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音乐节集合了两国最为优秀的一批电子音乐家。本届ChoP音乐节将有6位波兰音乐家和6位中国音乐家参加表演,共设三场讲座/工作坊和三场演出。所有活动全部免费开放。

演出:

2013年11月10日星期日
MistHaus(雾厂)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梧桐山艺术小镇坑背村54-1号
演出时间:6:00 PM
Zhang Jianfu + Gold Plated Face + Guiddo
Er Dao + Błażej Malinowski + Michał Wolski
Zen Lu + Kim_Nasung
Shen Piji + Grzegorz Bojanek

2013年11月15日星期五
Pepper Club(胡椒俱乐部 )
演出时间 9:00 P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购物公园二楼
Michał Wolski
Guiddo
Błażej Malinowski
Gold Plated Face

2013年11月16日星期六
IDUTANG(一渡堂)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恩平路华侨城创意文化园F3栋
演出时间:9:30PM
Michał Wolski + Zhang Jianfu
Grzegorz Bojanek + Zen Lu
Kim_Nasung + Sin:Ned
Gold Plated Face + Dickson Dee
ChoP Orchestra

讲座:

2013年11月13日星期三 14:00 PM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介绍:ChoP音乐节2013
ChoP音乐节的主要理念和ChoP项目的简短历史,ChoP音乐节活动描述。
主讲人: Jarosław Grzesica, Grzegorz Bojanek
时长:15分钟
讲座: OPTICON – 构筑视觉,创建故事
在静态的装置作品中讲述故事?如何运用新的科技将抽象的视觉变成观众感兴趣的事物?怎样在复杂的装置作品中通过声音、视觉和情绪刺激观众?Jaros将透过三个新媒体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研究(Case studies: Roch Forowicz OPTICON, DETECTION, Przemysław Moskal: REFLECTIONS, Lincoln Shatz: My City and From Here, Adad Hannah: MUSEUM STILLS)
主讲人: Jarosław Grzesica
时长:60分钟
讲座:波兰声音艺术在柏林
Tomasz Guiddo Światała (定居于柏林的著名音乐制作人,DJ,电台创办人)将分享他在柏林期间的音乐制作方面的经验,包括与众多厂牌的合作,比如Ostgut Ton和Jazzanova的厂牌Sonar Kolletiv。他将展示其音乐创作的基本设备,他如何使用Ableton Live软件,以及他和他的音乐项目Manhooker在柏林如何被著名的大厂牌注意和发掘。
主讲人: Tomasz Guiddo Światała
时长: 60分钟
现场演出:30分钟
演出乐手:
Gold Plated Face
Michał Wolski
Guiddo

2013年11月14日星期四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南山
工作坊-时间:10:30AM
现场演出-时间:2:00 PM
Guiddo + SWIS Student
Michał Wolski + Błażej Malinowski
Zen Lu + Grzegorz Bojanek + SWIS Student
Kim_Nasung + Gold Plated Face

2013年11月14日星期四 14:00 PM
华.艺术沙龙
介绍:ChoP音乐节2013
ChoP音乐节的主要理念和ChoP项目的简短历史,ChoP音乐节活动描述。
主讲人: Jarosław Grzesica, Grzegorz Bojanek
时长:15分钟
讲座:独奏vs双重奏
Blazej Malinowski和Michal Wolski 是“Fűnfte Strasse” 项目的创办人,这个项目包括电台演出、文化活动和现场音乐表演。在他们各自的独奏项目和双重奏项目中,他们使用Ableton Live软件作为核心工具。他们亦使用不同的设备创作他们想要的声音。工作坊将展示他们如何解决独奏与双重奏之间的一致性。
工作坊结束之后,他们将作一个30分钟的现场音乐表演,展示他们音乐合作的成果。
主讲人:Błażej Malinowski, Michał Wolski
时长:60分钟
现场演出:Blazej Malinowski+Michal Wolski
时间:8:00 PM

我在•视听体验——2010中国版画艺术工作室联盟作品展

book cover

策展人: 张新英
展览时间:2010年4月16日——5月2日
展出地点:关山月美术馆1楼A、B、C、中央厅
展览成员: 苏新平、陈琦、周吉荣、唐承华、张广慧、卢治平、贺焜、徐宝中、梁宇、李劲松
主办单位:关山月美术馆(Guanshanyue Art Museum )

关山月美术馆对当代中国版画的关注始于2000年,除自2006年以来承展的每两年一次的“学院版画展”外,还陆续自主成功策划举办了“走进当代”、“灵性空间”、“山外·山”、“视觉漂变”、“穿越浮世绘”、“承前启后”等群体版画学术展览以及李焕民等老一辈版画家的学术回顾展,在全国版画界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凝聚力,版画艺术的收藏、研究与展示也成为我馆的一个优势学术方向。

“中国版画艺术工作室联盟”是一个在版画学术和社会活动方面都非常活跃的艺术群体,联盟的主要成员苏新平、陈琦、周吉荣、唐承华、张广慧、卢治平、贺焜、徐宝中都是活跃在中国版画艺坛上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突破了版画原有的架上传统观念,具有很强的当代性和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标示着当代中国版画的发展趋势。联盟成员在进行版画创作、交流的同时,也特别看重艺术的社会性,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作品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这与我馆注重社会服务和公共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由此,我们推出“我在·视听体验——2010中国版画艺术工作室联盟作品展”。

“我在”即一种自在自为、不为潮流所扰的状态,“视听体验”是我们根据当下中国版画以及当代艺术发展的学术状态而作出的学术尝试,联盟成员一方面通过自身沉潜的艺术创作追索人生的真谛,一方面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介入社会问题的艺术行为来探寻艺术自身的真正意义。展览展出了9位版画家和1位声音艺术家新近创作的代表作品,版画作品在制作上突破了传统的工具材料的限制,尺幅巨大、印制精良、技术水平精湛娴熟,其中不乏以版画元素实现的影像和装置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内容的可读性,同时,作品本身也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艺术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命的关爱,从而生动地阐释了此次展览的学术主题。李劲松创作的声音艺术作品包括为此次展览活动特别制作的主题音乐和为展览中的装置和影像作品专门制作的声音元素两个部分,这些声音元素采用专门的视觉和声音的转译软件制作完成,与装置和影像作品中的构成和色彩等元素构成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对观者产生同步的影响。

http://www.gsyart.com/

日本迷幻摇滚乐队Tetragrammaton南中国巡回


1st April – Osage Soho / Hong Kong
http://www.osage.com/


2nd April – 191 Space / Guangzhou


3rd April – Ninliho Gallery / Foshan
http://ninliho.com


4th April – Dawang Culture Highland / Shenzhen
http://www.dawangculture.com

组建于2006年日本东京的三人迷幻摇滚乐队Tetragrammaton一方面承袭了70年代阿部熏、高柳昌行等人的日本自由即兴爵士之风,另一方面则与不失者(灰野敬二)、酸母寺(Acid Mother Temple)同属东京迷幻音乐温床里的活跃份子。东欧传奇弦乐器Hurdy-Gurdy(中文翻译,手摇风琴或者绞弦琴)、高音萨克斯风、桌面结它和敲击,乐队的乐器看似更适合演奏东欧民谣,实际上,却是从头到尾让你陷入高压和狂热的声音大熔炉,混合着迷幻摇滚、迷幻民谣、自由爵士、电子声响等无规律的音乐碎片,那份“宇宙感”和“超现实感”,绝对是一次美妙又极端的Trip Psychedelic(原指服吃LSD后经历的一次完 整的迷幻体验)。
  乐队的三位成员TOMO(Hurdy Gurdy、Soprano Saxophone、Theremin、Electronics)、 Cal Lyall(Tabletop Guitar、Electronics)和Nobunaga Ken(Drums、Percussion)都是日本新音乐圈的多面手,在包括Harsh Noise、独立民谣和跨界舞蹈、配乐等多个领域皆担当重要角色,Tetragrammaton同时也与包括灰野敬二、向井千惠、Acid Mother’s Temple、传奇Butoh舞蹈家Mitsutaka Ishii、即兴提琴手Yasumune Morishige、CCCC的Hiroshi Hasegawa、CAN的Damo Suzuki等艺术家音乐家开展合作。2007年,乐队首张专辑《Elegy For Native Tongues》在东京厂牌Subvalent作2CD形式的出版,收录5首录音室作品,及3首于日本实验音乐Live House Penguin House的现场演出录音。
  延伸阅读
  乐队网站:www.myspace.com/tgmtn
  音乐试听:www.subvalent.com/tetragrammaton-elegy-for-native-tongues
  
  Tetragrammaton
  ———————-
  
  Japanese free psych/drone unit Tetragrammaton is one part 70s free improv (from the school of Kaoru Abe and Masayuki Takayanagi) and one part new millennium blissed-out drone/noise (a la Hototogisu and Vibracathedral Orchestra).
  
  Mixing hurdy-gurdy, soprano saxophone, drums, percussion and (tabletop) guitar, the instrumentation might be well-suited to the folk-music of Eastern Europe, but falls more decisively into the camp of Fushitsusha or Borbetomagus.
  
  The band has supported the legendary Keiji Haino on several occasions, and frequent guest spots have included Chie Mukai, Mitsuru Tabata (Acid Mother’s Temple, Zeni Geva), butoh legend Mitsutaka Ishii, Hiroshi Hasegawa (aka ASTRO) Damo Suzuki (ex. Can) and
  improvising cellist Yasumune Morishige.
  
  The three members, TOMO, Cal Lyall, and Nobunaga Ken are also involved in a number of other projects, ranging from harsh noise to world folk music to electronica.
  
  Forming in 2006 with a bare-bones free improv lexicon, the band has moved towards dense drone-based structures and an increasingly multi-layered approach to thematic development, most evident on their most recent double-CD release from Subvalent, Elegy for Native Tongues.
  
  Band Members:
  TOMO – Hurdy Gurdy, Soprano Saxophone, Theremin, Electronics
  
  Cal Lyall – (Tabletop) Guitar, Electronics
  Nobunaga Ken – Drums, Percussion
  
  ———————-
  Reviews for Elegy for Native Tongues
  by Tetragrammaton (Subvalent: SBV001)
  ———————-
  
  This Album of the Month is a hugely coherent and vastly rounded work; the kind of monumental thing you might have expected siphoning out of some New York City 8-track studio some time in the last 30 years, but which has ultimately fallen to the ever-thorough Japanese Underground to bring forth.
  - Julian Cope
  
  Dark, heavy speaker-shaking improv that when it really kicks in with full gale force turns into something akin to Skullflower and Hototogisu mixed together with the crushing free-jazz of Borbetomagus and the jet-black psychedelia of Fushitsusha.
  - Crucial Blast Records
  
  Tetragrammaton let their long hair down and spill their collective souls all over the psyche-drenched studio floor, letting others do the work of mopping up afterwards.
  - Sound Projector
  
  Hidden pleasures are buried everywhere throughout disc one (the studio recordings) and disc two (a 2007 live set). This is a breathtaking listen.
  - Pop Matters
  
  The best elements of the esoteric world of “free music” without succumbing to the subgenre’s tendency to become simply a catalog of random sounds […] Keeps the free jazz propulsion and a bit of good ol’ rock & roll to keep it on track.
  - Creaig Dunton (Brainwashed)
  
  Subtly placed hurdy-gurdy elements trail amidst a thick fog of shearing guitar drones, clattering snares and hissing ambient textures.
  - Cyclic Defrost
  
  A mix of free jazz, stoner drone and improv psychedelia, Elegy for Native Tongues is a sprawling two-disc testament to man’s need to bang on shit, squeak and cause trouble.
  - JP DuQuette (Carter Witt Media)

Martijn Tellinga+Dickson Dee – 2 sounds /Hong Kong & Shenzhen

screen-capture-11

screen-capture-12

17th Oct Videotage / Hong Kong
Time: 8:00pm
Price: 100HKD
Venue: Videotage
No. 13, Cattle Depot Artist Village, 63 Ma Tau Kok Rd. To Kwa Wan, Kowloon, HK
Phone: (852) 2573-1869
Email: [email protected]

18th Oct Dawang Culture Highland / Shenzhen
Time: 8:00pm
Free Ticket
Venue: Dawang Culture Highland
[email protected]

Martijn Tellinga
(1974, Netherlands)is a composer of meda, acoustical installations and electro-acoustic music. Tellinga received a master’s degree in Sonology. Now he is the guest composer at the Swedish EMS studios. He is also the co-curator for the weekly concertseries DNK and radio maker for the Dutch radiostation De Concertzender, being one of the 4 programmers for 230 Volt.

As an acoustical intallation musician, his work renders an ougoingmeditation on the rudimentary condition of the sonic arts. Utilizing architecturally and spatially informed compositional models.

He performed and exhibited his work in over 20 countries worldwide over the past years. In 2007 hdid extensive concert and lecture series in Australia and Canada. In 1999, he started the platform for experimental electro-acoustic music Stichting Mixer, has organized numerous events and released over 25 titles today. He has also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audio-visual performance with Austrian graphic-designer Dextro, worked with a.o. filmmaker and journalist Sami Kallinen and visual artists Jan Robert Leegte and SagiGroner. In 2008 he receied a 2-year scholarship from the Fonds voor Beeldende Kunst. Vormgeving en Bouwkunst for his sound art.

荷兰电子音乐作曲家,1974年出生。声音学硕士学位。现任瑞典EMS工作室的客座作曲家。星期系列音乐会DNK以及荷兰De Concetzender无线电台的共同管理者,230Volt的四大设计员之一。

作为一个声音装置艺术家,他的作品体现了以声音艺术为基础,利用建筑与空间的组合,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其多元化、音乐化。

过去几年中,他在世界各地超过20个国家演出以及展示他的作品。2007年他在澳洲和加拿大举行了大范围的音乐会以及系列讲座。1999年时,他曾经启动了为实验性电子音乐Sticting Mixer而造的平台,他如今已经组织了无数活动,并且获得了超过25个头衔。他还曾与澳大利亚图像设计师Dextro一起发展出一种音视频交互式的演出,他与许多艺术家有过合作,如芬兰电影制作者a.o、记者Sami Kallinen,以及视觉艺术家Jan Robert Leegte和Sagi groner。2008年他从荷兰视觉艺术基金会(Fond BKVB)获得了一份两年的奖学金用以研究他的声音艺术。
http://www.martijntellinga.nl/

米嘈Don't Noise tour

Foshan poster on 24th Aug
artists:
Astro/Hiroshi Hasegawa
Dickson Dee
Kouhei Matsunaga
Rashad Becker

organized by Noise Asia
enquiry:info(at)noiseasia.com

date & venue
23rd Aug Videotage (Hong Kong)
24th Aug Ninliho Gallery (Foshan)
25th Aug Ping Pong (Guangzhou)
26th Aug Dawang Culture Highland (Shenzhen)
28th Aug Chinalivebar (Shanghai)
29th Aug 2kolegas (Beijing)

Astro/Hiroshi Hasegawa:

  Astro是Hiroshi Hasegawa的獨奏計劃。他是日本最出名的噪音團體C.C.
C.C。的成員。Hiroshi Hasegawa生於1963年,從人聲和鼓開始自己的即興生涯,1990年組建了C.C.C.C。這個大音量和身體表演結合的世界級超級噪音團體。 1993年起他用合成器開始了自己的獨奏生涯,和Yamazaki Maso, kawabata Makoto, Keiji Haino, Seiichi Yamamoto, Masaya Nakahara, Reiko.A, KK Null, Damo Suzuki 一起表演,在全世界各地超過50個出版

www2.odn.ne.jp/astro
www.myspace.com/astrojp

Dickson Dee:
李勁松(Dickson Dee)–音樂監製、作曲家、聲音藝術家、廠牌創辦人、策展人、演出組織者。從事音樂事業超過20年–從事過實驗音樂的唱片發行和代理、音樂創作、出版、媒介宣傳、演出組織等工作–創辦了“亞洲傳聲”這間在華人地區實驗音樂界舉足輕重的唱片公司–對華人地區的實驗音樂場景有著非常大的貢獻。

  他的音樂風格多樣–從Avant-garde到具象、新古典到工業噪音、跳舞音樂或電聲民族爵士等。李勁松擁有多個創作代號–並與不同的音樂家組成樂隊或組合。例如DJ Dee用以創作實驗電子–Li Chin Sung則專注具象和Avant-garde–PNF則是專為創作工業噪音而設–最新的Khoomi Sound Machine–則是他開始電聲民族爵士的嘗試的又一新代號–在這隊融合了蒙古長調、自由爵士和實驗電子的樂團裡–李勁松負責電子原音、采樣、唱盤等聲響的設計。
www.myspace.com/dicksondee
www.dicksondee.com/blog

Kouhei Matsunaga
成長在日本大阪,1992年開始實驗音樂之旅,和Merzbow, John Watermann, Asmus Tietchens, Rudolf Eb.er, Anla Courtis, Greg Davis, Frans de Waard, Lesser等樂手一起合作 ,他是

  Mille Plateaux,Tigerbeat6,WordSound等重要電子樂廠牌旗下藝人,曾經出現在Electric Ladyland,Modulation & Transformation 等重要選集中……

www.myspace.com/kouhei_koyxen

Rashad Becker:
來自德國柏林的聲響工程師。
www.discogs.com/artist/Rashad+Becker
他擔當製作的知名專集有:
Masami Akita(秋田昌美) & Russell Haswell – Satanstornade》(2002)
《Schneider TM – Škoda Mluvit》 (2006)
《Alva Noto— Unitxt》(2008)
《Popol Vuh – Nachts: Schnee / Aguirre I》(2008)
《Russell Haswell – Second Live Salvage》(2008)
《Hecker – Acid In The Style Of David Tudor》(2009)
同時,他與Monolake、Jamie Lidell、Vladislav Delay等藝人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 。

WBNR – What Burns Never Returns

DAWANG POSTER
Unrealistic figures between map and shadows: Shenzhen

藝術家:卡邦尼(Alessandro Carboni / Italy)意大利
             李劲松 (Dickson Dee / HK)中国香港

title:

performance + installation
Unrealistic figures between map and shadows
 
video + installation
Overlapping discrete boundaries from Shenzhen street, according to my personal geography

with exhibition from,
Dawang Culture Highland residency artists
冯小瑞,戴耘,陈海 ,沈鹭,高国甫

live performing:20:00 – 22:00 / 4-July-2009
location:Dawang Culture Highland Shenzhen
Presented by: Dawang Culture Highland
production by: Dawang Culture Highland & Noise Asia
enquiry︰+86-13510203231
  email︰[email protected]
highland
ac+dd

commissioned by Da Wang Culture Highland

无界音乐会 – 深圳墨客空间

无界音乐会
GRENZENLOS concert in Shenzhen
时间:2008年7月26日 20:30
门票:50元
地点:一渡堂
地址:深圳市华侨城恩平路OCT-LOFT(OCT文化创意园)F3栋墨客空间

乐团成员:
Olivia De Prato (Violin)
Dickson Dee (Laptop)
William Lane (Viola)
Nenad Markovic (Trumpet)
Daniel Ploeger (Trombone)
Markus Sepperer (Oboe)
Eugene Ughetti (Percussion)

GRENZENLOS简介:
GRENZENLOS是致力于促进世界性新音乐合作的组织,并且分别在纽约、汉堡和墨尔本设立了分支机构,有来自9个不同国家的18名成员与研究人员。它的目标是将新音乐、当代音乐作为促成多元化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GRENZENLOS在德文中的意思为:无限的、无界的。GRENZENLOS不仅在奥地利、澳大利亚和美国,将来在印度和中国也有交流活动的计划。它也将是一个长时间的交流计划。
GRENZENLOS计划将以小规模、长时期及以方案为基础的形式探索突破西方与东方观念差异的局限、音乐之间的界限、以及丰富与复杂的个体与集体间的关系,期望建立新的音乐语言。这个组织寻求将个体、公共以及网络,特别是非西方国家之间紧密联结的方式,最终将整个工作重新选择在亚洲中部,来进行长期的活动计划。并且GRENZENLOS计划建立传统与新音乐、器乐与电子音乐、数字多媒体艺术之间的桥梁;促进推广音乐会、演讲和workshop与不同音乐节、艺术中心及大学的活动。
在不久的将来,它还将赞助不同地区、不同艺术间的交流项目。

http://www.grenzenlosmusic.org
www.myspace.com/grenzenlosmusic

11st at Triple J

rmsz 

details please check Triple J link

http://triplej.wordpress.com.cn/

add: Behind the roller coaster, Culture Palace, Dongmen,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134 1064 5216)

      嘉嘉的家,罗湖东门文化宫过山车后面

 

This Friday night at the cafe – Dickson Dee, and Runar will be playing a set. Dirt Star will join in for a little set too.

From Runar’s website:

Listen to all my music and related stuff, such as Vindva Mei and DJMusician at [email protected]You can hear all our releases in fulllenght there.

Born in Iceland.
Moved to Copenhagen, Denmark in 1996.
Working in electronic, electro-acoustic, experimental, ambient, soundart,
noise blahblahblah..whatever.
Member of Vindva Mei that has been around since 1994.
Released 3 cd´s with Vindva Mei.
Doing solo work for theater and performances since 1999.
4 solo releases: 3 cd´s and one online release on noisejihad.
Various collaborations such as: 1 release with Thor Magnusson. Generative music, on ixi label.
1 track on a russian compilation cd, Tchaikovsky electro
on KAMA records With Ozy.
Played and/or contributed to numerous concerts and festivals in Iceland, Denmark, England, Hong Kong, China, Russia and USA.
Doing masters degree in electronic music at DIEM,
The Royal Academy of Music, Aarhus.

For more info, check out his Myspace here.
http://www.myspace.com/runarmagnu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