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nesz || bio (may 2005) ||

他正計劃在今年11月23開始中國巡演,到4個城市留兩週,目前接觸後好象只有廣州和北京有可能做,下面是他最新的bio.

fennesz

“its most glimmering elements shining like sunlight through cracks in a
wall, sharp as diamonds.”

At the frontier of contemporary music is fennesz: a meticulous laptop conceptualist who weaves tangible melodies and glowing guitars through dense,
symphonic electronica.

His last but one release, “live in japan”, is a sumptuous, crackling, melodic
cathedral of micro-editing and swooning vibes. The Wire magazine declared it one of 2003 best albums. 3 position in chart of the year. The latest, “Venice” has been described as “its most glimmering elements shining like sunlight through cracks in a wall, sharp as diamonds.” and The Wire magazine declared it one of 2004 best albums. 3 position in chart of the year.

Fennesz uses guitar and computer to create shimmering, swirling electronic
sound of enormous range and complex musicality. “Imagine the electric guitar
severed from cliche and all of its physical limitations, shaping a bold new musical
language.” – (City Newspaper, USA).

His lush and luminant compositions are anything but sterile computer
experiments. They resemble sensitive, telescopic recordings of rainforest insect
life or natural atmospheric occurrences, an inherent naturalism permeating each
piece. Fennesz burst upon the scene with “Instrument” [Mego, 1995] and followed that up with a succession of ground-breaking and highly original solo albums. As The Wire wrote, “he offers all the puzzles and adventures of experimental music, but with a more assimilable grasp of melody – and a prominent role for the guitar”, and to be sure, “though the process may sound simple, it takes some skillful manipulation to simultaneously tug those heartstrings and poke them with tiny pins.” [Nick Phillips, City Pages, USA]. Fennesz has been active in film soundtrack work – for Gustav Deutsch and his forensic view of cinema, “film ist”… Live performances, improvised music within a modus operandi that adheres itself more to jazz than computer software… everywhere from Tokyo to Bratislava.

Fennesz has also taken part in many collaborations: David Sylvian, in his latest
‘Blemish’ album; Ryuichi Sakamoto, in summer will be released a live album of their performance at Sala Santa Cecilia, Rome on 28th November 2004; Fenn
O’Berg, with Jim O’Rourke (Sonic Youth) and Peter Rehberg [Mego]; a duo with Rosy Parlane [Synaesthesia], and with Polwechsel [Erstwhile]. He has also been recording with Sparklehorse (Scott Minor), the first fruits of this

collaboration appearing on the recently released ‘Spire’ [Touch # Tone 20]. He
lives and works in Paris and Vienna.

Fennesz latest release (march 2004):

Venice

Touch # TO:53
Track listing:
Rivers of Sand – Chateau Rouge – City of Light – onsra – Circassian – onsay – The
Other Face – Transit – The Point of It All – Laguna – asusu – The Stone of
Impermanence “Venice”, the fourth studio album by Christian Fennesz, finds ‘laptop’ music at a cross-roads between its early status as digital subculture and its question of sustainability — the feeling that there has to be something more, an emotional quality that rises above the roar of powerbooks and musical deconstruction and moves towards melody and rapture. “Venice” was recorded on location in the summer of 2003 and assembled and mixed at Amann Studios, Vienna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2004. On “Venice”, Fennesz’s guitar playing comes to the fore. His vision of pop idioms interacting with more abstract compositional structures is more distinctive than ever.

Guests on the recording include David Sylvian, whose vocals and lyrics on
‘transit’ present a threnody for our times, pushing further their collaboration
from Sylvian’s 2003 solo album, “Blemish”. ” Austrian guitarist Burkhard
Stangl accompanies Fennesz on guitar on two tracks, the epic ‘circassian’ and
the laconic but no less powerful ‘laguna’. 3 shorter tracks, ‘onsra’, ‘onsay’and
‘asusu’, link the main themes of the album, the turning point of a Europe caught
between the culturally romantic and the urge to cover one’s eyes.

Dynamic whilst often introspective, “Venice’s” depths take time to fathom,
revealing complex emotional layers in its melodic airs, dense soundfields; lost
languages and new ideas about music.

Discography [solo albums only]:

Venice [Touch # TO:53] – 2004
Live in Japan [Headz # 10] – 2003
Field Recordings 1995:2002 [Touch # Tone 16] – 2002
Endless Summer [Mego # 035] – 2001
Live at Revolver [Touch # TO:CDR3] – 2000
plus forty degrees [Touch # TO:40] – 1999
Hotel Paral.lel [Mego # 016] – 1997

http://www.fennesz.com

For others reviews, please visit:

http://bulletin.touchmusic.org.uk/archives/reviews_f
ennesz/

CDRK VS 广东现代舞团后续报道

http://www.altmusic.org/4-article.php?type=31

编者按:遵循边际递减的原理,“跨界激荡互动舞场”第二场,CDRK与广东现代舞团的即兴合作,观众人数与即兴效果皆明显不及之前的Maja Ratkje。一直在世界各地游牧的CDRK,尽管专门为此次与GMDC的合作安排了30分钟的Ambient作品,但舞者的过度,与CDRK现场的一些失误,均无疑大大地掩盖掉CDRK的个性。

既已临池,何不就义

抬头,掩袖,造手,弄影,匍匐,震颤⋯⋯,小剧场两边的四幕黑布,是虎度门,越过它们,便要浑然忘我,演他人的戏,交自己的心。但今夜,红布轻纱加身的他们,显得有点过度。习惯了有节奏有规律的伴舞音乐,这群没有太多聆听经验的年轻舞者,忽地要面临如此宏大当代背景的实验音乐,只好如踏薄冰般小心翼翼地以已有的理解见招拆招。

黑暗里的CDRK却是体贴的,以姿态微小的Ambient作品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台上年轻的舞者们。比起那一身朋克装更要吸引我的是他的工业噪音身份。单人匹马的Crno Klank,在德国Ad Noiseam发表“etat des lieux”,这是一张从Ethno-industrial noise、韩国与非洲敲击乐,以及早期TG、Monte Cazzaza等Old School工业噪音里获得想法的EBM专辑。而在乐团Ambre与Zoviet-France成员Mark Spybey一同提炼出来的“Sfumato”,则更是造出深远沉静的Industrial/Dark Ambient的美丽篇章。可惜的是这夜与GMDC的Improvisation,双方了解不深对CDRK在声响上的深化确实造成了一定的束缚,为求安全而不断重复的Looping,与舞者不解风情的肢体动作,让人感到相当的不适与压抑。

如果没有CDRK与李劲松在第二段里的宣泄式噪音与肆无忌惮的声响对战,那这夜必将如没有加糖的黑咖啡般苦闷无味。从前的Dickson背负着的更多是日式暴力拼贴背景,甚而与大友良英、David Shea一同被供奉上后现代的神坻,但一张“Sunday”,让他彻底进化了。无论何时再重听“Sunday”,你皆不能否定,在国内,做此类Microsound音乐,再没有人比他更气定神闲。挪威的Maja Ratkje只是简单听到Dickson调音,便已欣然邀请其与自己一同即兴一曲,毫不奇怪,Dickson今天的套路已完全不落Bioshpere、Jazzkammer等挪威一线电子乐手的下风。更何况在他身后,还并排站着Thomas Fehlmann、Zenial、Christian Fennesz、Werner Dafeldecker、Patrick Pulsinger、Zbigniew Karkowski、Lawrence English等人联手筑起的欧陆豪华背景。而因为一部舞蹈作品《临池》的启发,Dickson在一连两场的“跨界激荡互动舞台”系列演出里用大量的敲击乐,无意中替自己在广州乐迷早已僵化的印象中平反了一把。与CDRK二人即兴的开首,通走四个音箱的重拍如一记惊堂木,拍醒在场多少人心。而中尾段的越空飞机采样,托CDRK与小剧场音响系统的鸿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更要大快人心。

这一年,CDRK一直在亚洲各国上下求索的旅途中度过。认识很多人,他都一一把他们的联系方法记下。我怀疑当他回到自己的国家时是否还记得写在纸条上的谁是谁。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对于一个随身带着中文教材,急切地用亲身体验式的方法去了解亚洲实验音乐状况的游牧乐人,在充满不可知的路途上,真相正一点点向他展开。

缪斯

但舞者善,而乐者恶

舞.善
用舞者姿势开始书写,阅读,聆听与沉默。抗拒与迎合音。这一场开幕,你因为留意舞,所有音乐作为背景将隐没。

书写是这样痛,音慢慢地推;舞是这样痛,以更缓慢的速度,由内至外伸展。赤脚,脚跟有力地向上踮,支撑到全身,在一个点,然后激烈地往下坠跌。或者是因为听见了音乐的召唤,或者只是需要更换一种姿势,支撑不能承受的,生之盛大与绝望。

你不知道舞者在想什么。你不知道他们听见了什么。激烈与缓慢之间,盛大与细微之间,颤抖与力量之间,以什么作为转折的决定。

用多少元素组成一个世界,在小剧场里面,在中心,在黑色光滑的舞场。以背向,一边是灯光,一边在黑暗中。追逐与纠缠,扬手,低头,打开,蜷缩。缓慢的时候,这样厚,激烈的时候,这样疼痛。触摸的距离,因为语言的沉默,将分离。

没有故事被陈述,没有裙摆流泻。布,灯光,舞者,音乐,诠释未被想象的发生。

当光亮。迷了眼。

异地并极寒。舞者散去,音重凝聚。我必须,并渴望着在黑暗中书写。

台中心,音箱布阵,音乐重新占据如武士从归。武者稳健,重,不肯柔软,声势浩大之余让黑暗归隐黑噪音。武者不动,并有靴,踏过,频繁涉沙砾,于月夜旅馆。不时有交战。远古遗传之战,只重复孤寂,并裂、回响。

而当黑暗传播光。世界之浑浊走向。交替发生。重新适应黑暗,或重新适应光,从室温溶解分子,漂散在空气中的微粒粗大并清脆。

你听见。世界是隐喻,世界是黑暗传播光、掩埋光、迎向光、残杀光,是机械与重复的书写。这黑暗中书写并辨认,至巨大来临、扩散,成为即将消失的另一种隐喻。但这武者无惧、无柔软、无伤怜,无以妥协。光与黑暗于是被构成。并日渐庞大。

分崩离析的延误。这日预留一位置,重整工业巨大填埋区。

你以第三人称存在,小剧场。你以看不见的把持,以灯光渐明或若,梵音,念咒者可见。舞者沉落。他们不归顺,且不重叠。

让散去的散去。内心弥留。

乐.恶
这是“跨界激荡互动舞台”的第二场,上一次是挪威女实验乐手Maja Ratkje对战以DJ Dee为名的Dickson Dee,这次换作荷兰工业/电子乐手CDRK与以Li Chin Sung为名的Dickson交手。一个是北欧实验电子新贵,音乐如海妖夜歌般幽暗虚幻;一个出身欧洲电子豪门,噪音像恶灵咒怨般强横暴虐;风格极为不同,然而Dickson来去自如,应答自若。

DJ Dee与Li Chin Sung在音乐形态上的区别,曾一度在“Sunday”(DJ Dee首张专辑)与蒙古三重奏之间左右着Dickson的创作。然而应不同需求的多元化创作,令Dickson打通了音乐形式上的区别障碍,在Laptop+黑胶唱盘+设备的组合中开放出更多的通路与可能。于是在“跨界激荡互动舞台”中,Dickson把他自身早期具冲突性的采样拼贴、DJ Dee的Noise Ambient/Beat、Li Chin Sung Trio的民族音乐元素,甚至是跳舞音乐的元素都融为一体。在他音乐的任何一个时刻,他既是DJ Dee,又是Li Chin Sung;并愈发统一。

两场演出,最值得关注的是Dickson的敲击乐采样演绎,一次比一次洗练;在与CDRK合奏中犹为精彩。从无序的即兴偶发,到组合成动人心魄的节拍,Dickson对音乐构建的经验已日渐娴熟。

CDRK同样的音乐身份多重复杂性在他易装癖的朋克外形下掩藏,尽管并不如想象中出色,然而至少在音乐上保持了欧洲实验电子音乐的起码水平。他与Dickson二人的合作在工业噪音/噪音/实验电子之间展开,虽显得过于繁复,但某些段落却让我想起了Controlled Bleeding那横跨于工业噪音与噪音之间的惊人能量展现。

EFDN

5月21日窦唯+不一定乐队根据地酒吧演出!!

窦唯&不一定乐队
时间:5月21日晚10点/11点
地点:南山根据地/上步根据地
已经有些年头没有在深圳露面的窦唯,将携不一定乐队于本月21号晚十点钟和十一点钟分别于根据地酒吧南山店和上步店演出。

“魔岩三杰”之一的窦唯,曾任王菲唱片制作人及演唱会现场鼓手。近年重新活跃于音乐圈里,推出多张融合世界音乐与爵士风格的专辑,并为电影、剧场创作配乐,依旧受到学生和知识份子们的喜爱。窦唯曾任著名乐队“黑豹”主唱,并包揽了几乎所有作品的创作工作。其个性极为敏感纤细,胸襟则宽厚诚挚,在沉默的个性中往往给人了解和包容。1994年12月17日,何勇与“魔岩三杰”、唐朝参加了在香港红馆举办的“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红馆出现了破纪录的上座率,香港观众站着看完全场演出,表现出不可思议的疯狂。专辑《黑梦》、《艳阳天》到《山河水》、《幻听》,窦唯用截然不同的音乐语言开拓出更宽更广的听觉空间,成为中国新音乐向世界推进的成功案例,也为新音乐的发展历史树立了鲜明的标竿。

而近些年窦唯几近成隐士,除了唱片发行,鲜有现场演出。而与他相关的娱乐新闻却从未停止。窦唯是“魔岩三杰”当中最积极从事音乐实践的音乐人,但是自从离开魔岩之后就被合约问题困扰。他费尽力气才解决了尚遗留在滚石的唱片版权问题,从2004年5月开始,窦唯和不一定乐队以平均两个月为进度相继发行专辑《三国四记》、《五鹊六雁》、《期过圣诞》……单单从这些绕有寓意的数字排列来看,窦唯正在以市场和乐迷无法跟上的姿态节节进步着。
窦唯和不一定乐队非常热衷于现场即兴的演出形式,发行的部分作品为现场录音和现场录像。

才华横溢的窦唯除了对媒体的沉默,在他近年的作品中几乎消失人声了,他已经完全进入自我实践的音乐状态。据他身边一位好友披露,窦唯大部分时间都和好友“玩”音乐,纯粹属于个人爱好的实践。

就像专辑的名称所带来的那份意境一样,窦唯的音乐越来越在精神上*近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传统的古典文化。虽然这种慕古的情怀被现代的音乐语言所包装了起来,但是这种文化的、民族的气质仍然能够被人强烈地感觉到。这种做法比之那些简单地将民族乐器堆积在一起来实现民族化的目的的所谓音乐不知要强多少倍。不过由气质、内涵而来的艺术表达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就玩得来的,强求不得。
窦唯是个语调缓慢低沉而悟性极高的人,毋宁说,其悟性就是牢牢建基于其拙重而沉稳的语言调子上的。亦即是说,其粗朴的语言色调不仅包摄和含纳着其敏悟性,而且就是其整个人本身的表征和缩影。沉稳得有些近乎僵滞的存在状态是其此在之常态。一如其冷硬的、恍若隔世语音色调。其整个扑面而来的感觉本身就是冰冷而接近木然的,再配上其极为饱满而呈近乎多半个球体的前额,极易让人感到其仿佛就是一尊陈列在具有混响效果的博物馆大厅玻璃罩里雕像。与许多张牙舞爪的名人恰成鲜明对照的是,他总是不声不响地自在着,只藉自己的作品去说话。但另一方面,通过他开车时常让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又可窥出,真要是行动起来,其迅疾性与危险性又绝非常人所能比拟,但又不能就此断言,他是个极为感性的人。确切地说,他是个在冷寂的表情和酷态下埋藏着疯狂质素的人。与此同时,他又是个理性的人,甚或是个超理性的人,以至于他有时自觉地把当年在解剖室所目睹的解剖情境与其对现实彩色世界的感受与透视结果而等同观之。

现代舞作品《临池》首演

时间:2005年6月18、19日晚上8点
地点:广东省歌舞剧院(广州市沙河顶水荫四横路34号 )
表演:广东现代舞团
编导:刘琦
配乐:李劲松
票价:80RMB(普通),40RMB(学生/现代舞之友)
售票地点:广东现代舞团(广州水荫横路13号)
查询电话:020-87049512

从中国书道出发,感悟个人对身体的要求。以身临池,刻画时间的进程,空间的轨迹。广东现代舞团全新创作现代舞作品《临池》全球首演

以下内容转自Altmusic.org :CSU #1——中国声音小组杭州现场

CSU 成员:姚大钧(发起人、台北/北京声音小组)、王长存(哈尔滨声音小组)
特别嘉宾:古礼棻(声音、影像)

中国声音小组(CSU):听觉认知研究组织,由散布在中国内地及台湾的独立分支小组组成,其主要任务为对中国、香港、台湾各地之声音实体进行聆听、思考、采集、监听、整理、分析、保存、解构,及重新语境化。

时间:2005.5.26(星期四)晚八点正
地点:杭州市灵隐路 31 号酒吧
门票:25 元,现场发售

主办:第二层皮
策划/制作:第二层皮+李如一

表演者简介:

古礼棻,美国加州

1977 年生于台湾。跨媒体艺术家。专事声音与影像之雕琢塑造。五岁起学钢琴。小学时移民美国。获主修作曲学位后开始研习多媒体艺术。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分校科技媒体艺术研究所硕士学位。目前专心于将纯粹理念之无形境界中之心影转化成可沟通之语言。2004 年五月参加“台北声纳 2004”演出。同年十一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电脑音乐学术研讨会暨音乐节“Conciousness Reframed 2004: Qi and Complexity”。

姚大钧,台北/美国

声音艺术家。长期致力于聆听实践与聆听理论研发。强调“後具象”的真实声音美学,无意于将声音“音乐化”之学院具象音乐“作曲”传统以及当前先锋乐坛主流的音景美学与动物聆听,而潜心于自创的“人本聆听”、“文化聆听”、“跨文化聆听”。近年实作方向愈发远离个人情感喜好之表达,转而研发被动即兴、程序演作。对於声音实体对象,主张唐代王昌龄式的“以心击之”,并实验声音体与听者之间、创作者与听者之间的物我合一、主客一体、主客互换等声音特异现象。一九九七年起召集各地青年艺术家成立“中国声音小组”,为一机动结构之听觉认知研究(而非创作)组织,对中国各地声音实体进行聆听、思考、采集、整理、分析、保存、解构、及重新语境化。近年亦致力于世界各国不同文化间先锋音乐之快速交流。

王长存,中国哈尔滨

1981 年生,满族。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现为网站设计师。中国最早的声音艺术家之一。2003 年,王长存的六首作品被选入全球第一张中国声音艺术选辑《中国声音前线》(CHINA: the Sonic Avant-Garde),2003 年十一月参加国内首次大型国际实验音乐节“北京声纳 2003”演出。2004 年十月赴欧洲多个国家(法国、荷兰、比利时)巡演一个月,同时获比利时著名实验音乐厂牌 Sub Rosa 邀请创作个人专辑,为中国内地首位获邀在国际知名厂牌发行唱片之声音艺术家。同时,王的作品还将被选入 Sub Rosa 即将发行的八碟装“二十世纪电子音乐历史回顾”唱片选辑中。除声音艺术外,王长存也进行摄影创作。

以下内容转自颜峻博客: 做广告!!!

以下内容转自颜峻博客:
——————————————————————————————————————————————
做广告!!!广告!!告!ao⋯⋯
各位,5月是战斗的季节,诗歌的季节,死磕、刷夜、精尽人亡的季节,各位玩得可还够疯?
够的话就来听声音,不够的话也来听声音。
本周末有国内最主要的实验音乐家/声音艺术家的表演,并且,大家可以目睹正在发生的——北京声音前沿的国际化,或者不如说,无国界化——从去年开始,暂居北京、自费巡演的国外艺术家开始密切地加入了北京的场景。
20日晚,无名高地,观音唱片/Sub Jam为日本笔记本“红人”Marqido安排的小型演出,同台的还有观音大将武权、实验顽主王凡、电子超人718,极简至于明星fm3中的张荐是否参加,要视路况及天气而定。
同时,这一天也安排了各地赶来的江湖大佬的私下聚会,参加21日大山子艺术节演出的艺人将在无名高地相聚,携带或不携带设备、乐器,上或者不上舞台,合作或者不合作,一切皆有可能。
21日下午4点,798工厂南门剧场画廊,作为大山子艺术节的一部分,Marqido、张荐、武权、王凡、颜峻、718、李剑鸿(杭州)、兰州噪音协会(兰州)、林志英(深圳)、Jackson Garland(美国,暂居北京)、Eegene Martynec(加拿大,暂居北京)、C-Drik(比利时)⋯⋯将有一场隆重的演出。

鉴于时间、人力、钱财等方面的匮乏,如此重量级的活动,宣传有所不周,请大家就当是一种酷好了。

无名高地在北苑路,亚运村医院以北,电话64891613/64912122
南门剧场画廊在798工厂(大山子环岛以北,酒仙桥路4号)南门,电话请咨询艺术节组委会:64379737

以下是艺人介绍:
Marqido(www.marqido.com):全身红衣,持笔记本造音。曾与大友良英、jojo 广重(非常阶段)、Magical Power Mako等艺人同台及合作,最近与Afrirampo、灰野敬二、Kiyasu等全身一色衣服的怪人演出⋯⋯
张荐(www.fm3.com.cn):fm3乐队成员、不一定乐队成员,北京最忙碌的键盘手和笔记本音乐家,安静爱好者,新极简主义和中国精神的统一体。
武权:前财主,前画家,现多媒体视频艺术家兼声音艺术家,视觉方面强调与环境配合,声音方面大刀阔斧,混而不吝。
王凡:声名渐隆的大陆最早的勤奋多产的宏大包容的非学院实验音乐人。
颜峻(anarchy.isism.net/subjam):刚刚开始学习声音艺术创作和表演的身份不明人士。
718:新疆来的,从ambient跨越到声音艺术的大胡子新星,作品稳健大气,开阔浩荡。
李剑鸿(www.2pi.cn):拥有最多女性fans的噪音/声音艺人,在日本、英国和法国开发出微型市场的潜在偶像。
兰州噪音协会:传说中的兰州噪音协会,成员不固定,唱片买不到,演出看不着,第3届迷笛音乐节以后首次进京造音。
林志英:更年轻,更机敏,更震撼的深圳声音艺术小子。
Jackson Garland:北京新近出头的老外后摇滚乐队Randomk成员,采样、人声、古董电子设备⋯⋯
Eegene Martynec:来自加拿大的电子原音老头,横跨学院和街头,风格即兴、精准、实验,也曾摇滚、流行、获奖。
C-Drik:两个月前在北京演出过的比利时电子永动机。用笔记本演奏深邃精确的实验氛围/抽象声音。但他同时也是欧洲地下breakcore场景的活跃分子。曾经出现在40多张唱片里⋯⋯

看完 cdrk, DJ Dee, 广东现代舞团

看完 cdrk, DJ Dee, 广东现代舞团(Guangdong Modern Dance Company,下简称 GMDC)的演出回来。小剧场换了一套音箱,全频的 Mackie 两对,效果比去年这个时候的广州声纳好了不少(不过调音师否认这一点)。如果说小剧场作为声音艺术表演场地本来可以打七十五分的话,现在可以加到八十五了。

各位演出策划人,忘掉酒客成群、音响破烂的 Solo 吧,忘掉山长水远、永远不忘犯低级错误的 Park 19 吧。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放弃小剧场而选择它们。

演出跟之前预告的有所不同,原本三段都要配 GMDC 的舞蹈,但实际演出时中间一段 cdrk 与 DJ Dee 的 duo 是纯声音,感谢上帝!我对于和 GMDC 的合作一向持保留态度,去年搞“非法出声”时曾与舞团的人谈过,但终究觉得双方了解太少且气质上并不对路而作罢。对于现代舞我没有资格评论,但随便丢两组互不了解的人在一起即兴这种做法,无异于往化学烧瓶里随机注入两种液体。实验固然是好事,但这是卖门票的演出。

没有舞蹈的那段令人满足,DJ Dee 的低音节拍被 Mackie 音箱发挥到极致。除了个别段落稍嫌 Loop 得过久外,整体颇能抓得住人。

cdrk 是个 hybrid 到爆炸的人物,你简直觉得他精瘦的身体里装不下那么多的信息。希腊裔,住在荷兰和比利时,母语法语,会英语、荷兰语,随身还带着中文教材。玩 electroacoustic, breakcore, ambient, hip-hop, noise…他今年年初起一直在亚洲跑,越南、泰国、新加坡、老挝、中国,欧洲自然也早就走遍了。这种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游牧生活对于很多实验音乐家似乎是终极依归(Zbigniew Karkowski 也是如此),不过纷繁杂芜得过了头,终究不太容易弄出真正有力量的东西——毕竟那是要靠(广义的)时间去磨的。

他对亚洲各国的地下实验音乐极有兴趣,可能这也确实是当下全球所有得了厌听症的耳朵的唯一药方。但“反西方中心”这杆大旗还是收起来比较好,一种超越国界的思维是必要的,泰国的实验音乐和中国的根本不可能相同,这种不同和有没有泰国/中国传统乐器音色/旋律完全无关,即便两者都是在纯粹模仿西方音乐,一个有经验的聆听者还是能够分辨出其中的区别。

引:文艺青年集散地 Lawrence

“深圳出声”系列演出第一场

“深圳出声”系列演出第一场
这个周六(14号)下午4:30—6:30,来自荷兰的实验狂人C-Drik将与香港实验乐手DJ DEE、来自加拿大的Dirt Star(土星)以及深圳本土电音新锐陆正(ZenLu)、李伟民、黄健一起于上步根据地酒吧上演一场实验风暴,作为“深圳出声”系列第一场演出,带领深圳电音迷们踏上一次特别的声音旅程,带来一次异样的声响体验。结束下午的演出后,当天晚上他们将移师南山根据地二楼的BEAT CLUB,奉献一场超过三个小时的跳舞派对。

主办:根据地文化传播公司、香港亚洲传声
协办:杂音
PART I:
时间:2005年5月14日(星期六)4:30pm-6:30pm
地点:上步根据地酒吧(福田区上步南路1019号)
演出内容:noiseambientavant-garde
艺人:C-DrikDJ DeeDirt Star(土星)ZenLu(陆正)李伟民(weplay)黄健(后宫佳丽)
查询电话:83633533
PART II:
时间:2005年5月14日星期六 10:00pm-1:00am
地点:南山根据地二楼BEAT CLUB(南山区南油大道西海岸大厦)
艺人:C-DrikDJ DeeZenLu
演出内容:breakcoreelectronic dance music
查询电话:26490296
免门票

跨界激荡互动舞台 第二场:CDRK VS 广东现代舞团

跨界激荡互动舞台 第二场:CDRK VS 广东现代舞团
时间:2005年5月13日 20:00
地点:广东现代舞团小剧场(广州市水荫路横路13号东风公园旁)
门票:50RMB(成人),40RMB(学生票/现代舞之友会员)。现场售票,购买学生票的朋友请带备你的学生证;“现代舞之友”会员请出示会员证。
提醒:因场地座位有限,门票将限量发售,敬请提早到场
演出:CDRK(Electronic),li chin sung(Electronic),广东现代舞团GMDC(Dance)
主办:广东现代舞团,亚洲传声
协办:杂音音乐社
平面设计:hei @ 异境创意
查询网站:www.gdmdc.com,www.altmusic.org
查询电话:33558815 87049512

节目PROGRAM:

PART I
CDRK Solo + GMDC Improvisation

PART II
CDRK + Li Chin Sung Improvisation

PART III
CDRK + Li Chin Sung + GMDC Improvisation

继挪威实验女歌手Maja Ratkje与广东现代舞团出演“跨界激荡互动舞台”取得热烈回响后,广东现代舞团与亚洲传声、杂音音乐社再下一城,带来荷兰实验狂人CDRK与广东现代舞团GMDC的越界即兴合作。同时化身为工业噪音乐手Crno Klank的CDRK在欧洲曾为多个现代舞团创作配乐,也为戏剧、展览、声音装置、短片和时装秀谱写音乐。其创作风格涵盖工业噪音、电子原音和氛围音乐,同时也善于营造狂躁的Breakcore和沉静的Ambient音乐。此次CDRK联同客席乐手DJ Dee将以更具实验性和节奏性的音乐,配合广东现代舞团的即兴舞蹈在小剧场内交错上演,为观众带来另一次与别不同的体验。

幽闭剧场写实记录

http://spaces.msn.com/members/9280/PersonalSpace.aspx?_c=

第一场:Dickson X GMDC

他们自黑暗里走出,匍匐,扭曲,伸延。两个人的肢体组合,一个人的肢体呼应,滑下,停顿,在光影的变换里,人体,有了自己的昵语。他的音乐碎步而来,你总是能看到有人谇然倒下,然后重生。看到有人恋恋尘世,有人凝视你,你凝视着有人,有人凝视人,有人强迫人,女体,男体,零散而孤独的散落在涣散的尘世,积极的行者,倏一下来至,又寂寂无声消失黑暗。

混沌初开的生态,生灵散发着原始的味道。他的音乐从天的那边漫射了过来,流星般滑过了整个天幕,生灵们好像得到了感应,他们有了对望,有了感情,有了激烈,也有人,来到他的背后,痴痴注视着发亮的荧屏。电音骤然剧烈,她被电击,抽搐,袖上的布滚腾着上翻,然后击落,如同一具失去灵魂的道具生硬抬回幕后。然后又回来,狰狞着追逐着强迫着地上的男人。他的音乐渐渐强大,散落下来的星陨在陆地上盘起了团团的红火,生灵妄自不顾,封闭的依然封闭的进行分裂症的自我对话,男子还是那么软弱的在女体中依赖,缓行。长发缕缕,一手掩住了你的眼,是谁?是他?是她?他声音撕裂,箭箭穿心。他红衣飘舞,惊心动魄。他是里面的皇,抢走了所有静坐着的灵魂的焦点,让陪伴的生灵黯然失色。有人端坐于外,冷眼看着发着巨响音箱张狂的女人。然后她生,她死,她都监视着,一辈子的眼。十步外,她高立于他的脸,你也脆弱了吗?她死死追随,你挣脱不开咀咒一生千年的命运。他声音撕裂,庞大的怒吼,生灵们妄自不顾。

没有人清醒,没有人离开,没有人清醒,没有人离开。他依然奏着让生灵继续存活的华丽的音乐,他们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存活,不延伸,不妥协。总有一两积极的行者在世上走过,是那么的少,病态的世道,他们的蚁迹不过一现又消失了。生灵探索着黑暗,探索光明,被黑暗吞没,被光明电击,生息循环。

第二场Maja Ratkje

是失去朝拜Sanikho的机会,让一个声符的回响于心底那么久。有人的声音沉如磐石,也有铿锵有力。但落在心的深处,只有一个音符足可鼎立。Maja Ratkje忽然来了,声线甘润如绸。然后如此是是般搞弄,一些自己不能懂不能集中精神去欣赏的声音。不担心被言浅薄,人的灵魂该受到尊重,能接收什么拒绝什么都是身体给予的信息。若不能庞大到震撼心灵,若不能柔媚极至心底,若不能听到诡异精灵般的跳出的思维,听觉就自动关闭。她的制造于我有点甘苦,却少了苦咖啡的香浓。去年Solo bar的Steamboat Switzerland,若不是不争气的鼻腔发炎,促促离开现场的浓烈烟味,也可尽兴的看完他们的诡异演出。其实喜欢,却没有对任何人说过。翻开又落下的白炽灯,增加了这一场的失神,不知如何是好,120人里零星落散的纳闷。

第三场 Maja Ratkje X Dickson X GMDC

有了他,有了她,和生灵们。生灵刺激了她的心,她的手忙了起来。生灵逼近了他的身,他用音乐捍卫着。他们都激昂着最后的乐章,没有人能真正记得最后一场的实际状况,红衣舞皇还是摄住了全场的神。音乐回荡,眼球和耳根竞赛,心跳和血液竞赛,微笑和神经竞赛,僵直的身体面对着柔软的身躯,一面的拜倒。最后神神交错,终结美丽。启蒙了全场一百二十人的初次体验,会后人人惶恐不敢轻易落笔,免得落个嗤笑无知的下场,颤颤兢兢的交出第一次,却无惧如此。